16歲的愛情日志
16歲,我走入了青春年華,走進了會心動的年紀,步進了愛情的天堂;這些日子,我有著太多的沖動,也許正是青春期真正萌芽,人生開始奔放。
第一篇:16歲的愛情日志
十六歲的我年少輕狂,叛逆不羈,幻想著一切又一切。
不知是什么時候我已經告別了童年,迎來了青春;不知是什么時候我已經遠離了純真,走向了成熟;又不知是什么時候我已經不再回想過去,只是憧憬著未來。
總是幻想著擁有一次完美的愛情,卻忘記了自己的能力不會允許。內心充滿了對一位女孩的愛戀,卻不敢表達,只是因為怕破壞這來之不易的友情。十六歲的我外表堅強,內心軟弱。
十六歲我也瘋狂過,但換來的并不快樂。經歷的多了,也變得更加傷感。我不懂世間的人情世故,更不知社會的世態炎涼。我現在只是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長,沒有擔心,沒有憂愁,更沒有不快樂。
留著長發,打著耳釘,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模樣。這就是我,別人眼中的異類,親戚朋友口中的壞孩子。人生短短幾十年,又何必在意別人的眼光。
我從來沒有覺得讀書可以改變命運,雖然事實確實如此。看著許多同學從早到晚都埋在書海中,我不僅為他們感到惋惜,他們的青春真的毫無意義。我也讀書,但絕不會把它放在第一位,也許以后會為此感到后悔,但我卻認為人生只有一段青春,就應該瘋狂,就應該叛逆。
十六歲,正值青春年少,叛逆、沖動、瘋狂……
第二篇:16歲的愛情日志
"愛情"這是一個多么神圣而又美妙的詞語啊!它處處張顯著它的獨特,唯一......
但"愛情"不是每一個人每個年齡階段都會有的,它有一定的限制。當一個人一生中把握好分寸,或許會收獲一份美妙的"愛情",可是若把握不好,我想,那種大人們所謂的"刻骨銘心"、"心甘情愿"將少得可憐!
現在的我們還是在校學生,剛步入高一的我們著面對成千上萬個同學,其中二分之一的異性對我們來說或許能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,但那并不代表著兩個人可以好到談婚論嫁,你儂我儂的程度。每個人每個年齡階段都有該做的事,該奮斗的目標!
未成年的我們現在的任務是好好學習,不管將來會怎樣,只要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,就會得到應有的回報。
可是現在呢?
每天背著沉重的書包,來到學校,是為了學習嗎?
我想答案可想而知--那就絕對不是為了學習,而是為了能有一個更好的平臺讓自己盡情的"玩",而這個"玩"又是怎樣一個玩法呢?三個字"談戀愛",就這所謂的"談戀愛"讓整個校園彌漫著庸俗的氣息。
到底什么是愛情?
是小學生的拉拉手;是初中生的談談情;還是高中生的說說愛?難道這就是千百年來,人們賦予"愛情"的寶貴評價?可是我怎么越看越不不對,他不但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偉大,反而耽誤了更多的人才,它就像網絡游戲一樣,差不多毀了一個人的一生。
可是,我又看到爸爸媽媽,他們不管誰對誰錯,當困難來了,依然不計前嫌,齊心協力的渡過難關;當我和姐姐回家時,一起說說笑笑的給我們做飯,在廚房門口看著兩個老人忙活的背影,想象著他們曾經是怎樣的轟轟烈烈過,經歷過些什么,才讓兩個陌生的人走到今天,直到把我和姐姐撫養成人,而此刻他們又是如此的安靜祥和,難道這也是"愛情"?顯然,這就是我父母的愛情,他們沒有了年輕時的俊美容顏,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,兩顆心愈走愈近,最后合二為一,這就是"愛情",這才顯示出它的獨特,唯一......
上高一之前,我的表哥表姐叮囑我,上了高中千萬別談戀愛。我笑著答應了,我當時心里想,"談戀愛,似乎離我很遠很遠"。
結果,開學至今,我聞著這到處充滿庸俗味的校園,更加確定甚至覺得"談戀愛離我更遠更遠,因為我對這感到惡心"。
那些不成熟的表現,那些都不能稱作"愛情"的愛情,最終抵不過一句話--對的時間做對的事。
曾經讀過一篇文章,有這么幾句話令我至今記憶猶新
"有的人與你相遇,是為了和你在一起相伴前18年,這便是能成為你朋友的人;有的人,與你相遇,是為了和你在一起相伴一輩子,這便是能成為你愛的人。"
所以,"愛情"真是偉大的,可是高中生,我們有誰又能把握好分寸呢!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!
![]()
第三篇:16歲的愛情日志
剛下課,那兩個花癡又拉著我去操場籃球場了,這里說的花癡是小夏和小林,每天下午放學總是不放過籃球場的帥哥,說她倆是花癡一點也不為過。
“看,快看啊,阿信學長‘扣籃’了,好帥喔!”我只能看著小林這個花癡說:“喂,你看就看不要出聲行不行,搞的我跟你在一起很沒面子耶,你一叫大家都看過來了。” |